Google
 

2008年4月4日

繩繼堂 劉家公廳祖先神明兼顧


碓社區擁有許多古蹟。現在正等待你我的投入,讓他風華在現。



大墩客家誌》繩繼堂 劉家公廳祖先神明兼顧

揭開南屯區鎮平里水碓社區劉家公廳「繩繼堂」上祖先牌位,可以證實水碓是劉家十世祖,原籍福建漳洲板寮鄉人劉源沂在清乾隆年間率族人來台墾荒,而後代不離不棄的在此延續300年。

缺經費 維護難

這處典型客家四方型聚落裡,有兩棟建物最引人注目,一是劉家公廳「繩繼堂」,另一是漢學家劉學蠡母親所建的「述先堂」,就保存現況來看,「繩繼堂」優於「述先堂」,只是缺乏經費持續,兩棟建物同樣面臨衰敗的威脅,令後人憂心。

劉家後人劉欽沂、江慶洲說,公廳「繩繼堂」堂前設有門樓,先祖命名為「崇遠居」,不只具有區隔內外之用,在清末與日據時期的戰亂,多了「崇遠居」這處門樓,具有防禦功能,而對照「崇遠居」的門上對聯「崇振家聲菊松仍舊植」、「遠酬祖德輪奐喜重新」,更有啟示後人慎終追遠的用意。

一進雙護龍格局

中市犁頭店鄉土文化學會理事長黃慶聲說,「繩繼堂」是一進雙護龍格局,客家人重視祖先「祖先在堂、神明在廟」,公廳的擺設方式,正中央主祀第十世祖劉源沂,神明則擺在龍邊;之所以「神明不在廟」,疑與客家先人來台開墾時,能用的土地有限,在祖先與神明間要能有所兼顧下,才有這種不得已作法。

「繩繼堂」的雙護龍通道,呈現一大一小格局,江慶洲解釋,大的通道,是讓牛車可以載運貨品進來,另一側小道則是居民進出之用,這樣的配置也可以保護社區的安寧;讓後人省思的是堂前還有舂米的石臼,是要讓後代了解「粒粒皆辛苦」。

「繩繼堂」的側邊,還有一棟舊宅「述先堂」,這是漢學家劉學蠡母親所建,當年劉母為了讓後代有個完整居住空間,把劉家的田產賣了,就為了提供子女更好的讀書空間,重教育的精神才能培養出漢學家來。

南屯溪 生命之源

繞經「繩繼堂」的南屯溪,則成為劉家後代最引以為傲的生命溪流;江慶洲說,小時候沒有錢造船玩水,他們是把竹葉摺成竹船,然後放在水中競速,只要竹船做得好,往往可以贏得勝利,類似童玩還有編製竹槍、跳繩。

江慶洲說,水碓社區的社區營造,就是要讓大家來水碓親近南屯溪、用水碓舂米,玩賞童玩,就是常民最愉快的生活模式。(五之三)



沒有留言:

最新發表

最新回應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