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7年4月17日

打造早療兒童館 社福盼捐助(大象男孩與青冥立委)



下是過去的報導。剪報為07年三月份。
早療預算被刪 立委衛署各執一詞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究竟是誰刪除早期療育的預算?昨天引發爭議。國民黨立委林益世昨天批評衛生署在預算項目上乾坤大挪移,卻嫁禍給立院,讓社福團體向他施壓,「是個非常可惡的機構」。

對於立委的指控,衛生署護理暨健康照護處處長黃美娜認為,立院大砍預算,導致早療經費只剩五百多萬。

立法院日前認為,行政院推動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長期照護社區化計畫」預算,花了太多錢在辦活動,有綁樁之嫌,因此大砍這項預算,從一億八千萬元砍成四千二百萬,連帶使得其下負責早療業務的二十三個「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預算,從二千八百萬元減為五百八十三萬元。

社福團體痛批立委

對於早療預算遭砍,社福團體高分貝抗議,並召開記者會痛批立法院,當初提案的林益世成為砲轟對象。

林益世昨天反擊,強調他砍的是行政院的「長期照護社區化計畫」預算,而非衛生署的「建構社區化長期照護體系」預算,兩者名目不同,衛生署卻乾坤大挪移,並自行調整細項的分配金額,還嫁禍給立院,害社福團體一直向他抗議。

不過,黃美娜強調,聯評中心往年的預算確實都編在衛生署護理暨健康照護處之下,但行政院提出六星計畫後,把衛生署長期照護的預算納入其中,結果遭到立院大砍,刪除後,她和國民健康局曾多次想向林益世說明,但林益世忙於競選,所以沒能溝通成功。

黃美娜說,聯評中心都設在各縣市具規模的醫院內,以目前預算,平均每家今年僅能撥約二十萬元的基本維持費,雖然公立醫院已同意支援,但部分私立醫院配合度減低,也面臨留不住人的窘況,衛生署憂心醫療資源較不足的偏遠地區受到衝擊。


---------------------------------------------------------------------

成立早療網 立委籲編預算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根據內政部的資料,國內每年約有一萬四千名的幼兒因為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然而,立委們批評政府在早期療育的工作上成效不佳,部會間多頭馬車未能整合,且只有四分之一的縣市有療育機構,因此呼籲明年編列一億元預算,並儘速成立早療網。

目前國內的早療業務由內政部、衛生署、教育部等單位負責,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昨天上午邀請相關部會官員報告「國內兒童早期療育的工作情形」,檢討政府在早療篩檢、評估、補助等方面的成效。

民進黨立委王榮璋表示,根據WHO統計,每投入一元在早期療育工作中,可節省特殊教育三元的成本,然而,政府在早療工作上沒有投入足夠的資源,每年只能篩檢評估出八千名幼兒,還有六千多人在排隊苦苦等候。

王榮璋也批評,跨部會多頭馬車,導致業務銜接上漏洞百出,以特教師資培育而言,教育部只管三至六歲的幼稚園部分,然而,零至三歲的部分卻無人要管。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指出,雖然各縣市都有「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但目前只有四分之一的縣市有早期療育機構,偏遠地區家長要帶著孩子翻山越嶺,成效自然不佳,因此她建議,衛生署明年應該編列一億元的早療預算,並儘速成立早療網,讓醫療資源能夠整合。
(點"我要看完"看質詢時況)



引用於"486的大丈夫周記"林益世


我收到一封家有早療兒童媽媽寫給我的MAIL。
她說『利萎』林益世等一干人眾在立法院將早療評估預算刪除, 造成全國遲緩兒、亞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症等許多需早療的家庭陷入恐慌與絕望。


林益世先生小檔案:
●中國國民黨青年團的團長
●中國國民黨的副主席
●南部選區利萎

林先生,作秀是這樣做的嗎?你前陣子結婚席開500餘桌,收禮金收的油洗洗,但你面對台灣10萬餘需要接受政府早療幫助的家庭,你有臉見他們嗎?
你知道家有早療兒的辛苦嗎?
人的體內有種東西叫做良心,你記得嗎?


林益世委員在提案統刪預算後,引起許多社福團體的發聲、抗議,經新聞報導後,或許林益世委員感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所以這天質詢的態度與立場非常清楚,就是要把問題跟責任踢給衛生署。

「是不是你們把它調整為零的?」、「是不是嘛?」這是當天林益世委員質詢的“重點”所在,林益世委員企圖要把問題導向成為是衛生署自己把兒童早期療育相關預算給調低的,並不是他的問題,但這種混淆視聽、顛倒是非的言論與嘴臉實在是讓人聽了為之氣結。因為立委提案統刪預算,行政機關(衛生署)逼不得已只好調整預算的資源分配,但林益世卻反過來質疑衛生署為何調低兒童早療的預算,而不檢討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即是他刪除預算的提案),不去誠實面對、反省當初提案內容的合理性與正當性,而只想用立委的職權來向衛生署施壓,企圖顛倒事件的因果關係,逃避自己應負的責任。

林益世委員的發言,詳見影片內容。(註:因為全程發言檔案過大,故節錄質詢前半部內容。左邊發穿黑色背心發言者為林益世;右邊為衛生署長侯勝茂)

我真的非常生氣!你咧,生氣嗎?
如果你生氣,請把這篇文章轉PO到你的部落格或各網站,或者,轉MAIL給你通訊錄中所有的朋友,讓他們知道又一個腦殘所幹的好事。
---------------------------------------------------------------------
引用自"放屁(Fun&Peace)"大象男孩與青瞑立委

大象男孩與青瞑立委
日前商業週刊雜誌「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系列報導中,「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的專題引起大眾注意並對於發展遲緩的兒童早期治療的問題廣泛討論。我也跟幾個朋友私下用信件聊其中的媒體與台灣公益發展的問題(信件附於文末),我一向認為台灣的公益議題是呈現畸形的狀態,你要說台灣人熱心,可是很多認真做事的NGOs卻慘淡經營;你要說冷漠,可是每次被報導出來的重大議題,卻是瞬間湧入大筆捐款。這樣的社會現象,裡頭有很多層面的問題可以細膩的來開展、研究、論述,不過現實的情況是,這些努力都敵不過咱們所謂的民意代表一句話,立法委員說幾句話,助理打一張A4大小的提案,就完全扼殺了所有努力的可能空間。

今年立法院審查行政院「六星計畫」預算中,以「統刪」的方式刪除行政院衛生署「長期照護社區化計畫」經費,導致衛生署委辦的全台26家「兒童聯合評估中心」紛紛關閉,現在只剩4家維持原服務。以高高屏地區為例,1200名發展遲緩兒都必須湧進唯一僅存,但人力已縮減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等候評估,在全台有26家兒童聯合評估中心的時候,平均每名家長輪候的時間就已經需要3個月以上,更遑論現在只剩4家,不知道要等候多久。

當時立法院是由中國國民黨立委林益世(高雄縣)提案刪除並凍結行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經費,包括刪除衛生署長期照護社區化計畫的預算新台幣1億3千3百萬元(占總預算73%)。根據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調查,經費被刪除的4個月以來,只剩下林口長庚醫院、署立新竹醫院、光田醫院與天主教若瑟醫院仍在苦撐,但問題是,這4家也不知道能撐多久。之後,行政院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將有關建構社區化長期照護體系預算,原編列數為149033000元,自行調整為48428000元,該計畫包括社區化長期照護、出院服務準備、遠距照顧服務、醫療復健輔具中心、喘息服務、長期照護管理中心、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等業務,可見用在兒童發展聯合評估業務的預算是少之又少。


以前我可能會對於這樣的事件感到氣憤不平,不過在立法院工作過後,每天看這些立委開會的嘴臉、聽發言的內容,對於這樣的行為與事件,就覺得不足為奇,不用懷疑,台灣立委的素質就是這樣而已(當然,這句話並不是打翻全船的人)。除了批評這些立委言行,我自己現在會把問題導向別的地方,就是這些立委不都是人民一票票投出來的嗎?如果立委有問題,這樣是不是「制度」或是「人民」的問題更大、所要負的責任更多?

因為立法院終究只是一個戲劇舞台而已(張大魯的形容是「動物園」),裡面的演員三年換一次,裡頭上演的戲碼,不管文、武場都差不多,頂多背景換一下、台詞換一下、換個演員、換套戲服而已,了無新意,但有趣的是,這齣戲的幕後製作人是誰?劇本是誰寫的?這才是我現在感興趣的問題。

面對結構性的問題,或許會讓人有些悲觀、無力,但也不用這麼無力,以這個事件為例,對於NGOs、NPOs,或是對於特定議題關心的人士,可以從了解行政部門預算開始(這些資料都可以請立委辦公室提供),並在年底預算送進立院委員會審查時(約莫10月底11月初),注意各相關委員會的開會(就算無法到場,會後也會有議事紀錄),像在發現上述案例時,也可以馬上透過各種管道來溝通、發聲、運動。像這事件的後續是,林益世委員知道統刪的後果後,有試圖想要透過動用第二預備金的提案來補救(他也知道政治鬥爭的動作去踩到「公益」這個地雷了),不過這在程序、法理、立委職權上都還有問題。

真的,技術官僚腐敗、民意代表青瞑,人民就要靠自己多努力了!

◎絕佳實用好文:

※「民間團體如何進行立法遊說」
http://www.wretch.cc/blog/enable&article_id=2911861

◎參考新聞資料:

「早療經費被刪 26家評估中心關門」
2006-04-30╱台灣時報╱第5版╱綜合╱吳玲瑜

「立院大砍早療預算 聯評中心倒一半 遲緩兒成犧牲品」
2006-04-30╱中國時報╱第A7版╱綜合新聞╱黃筱珮

「社福政策 應著眼資源配置」
2006-05-03╱台灣立報╱第05版╱新聞╱記者陳朝政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立委職權相關條文:

※第62條
立法院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由人民選舉之立法委員組織之,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

※第63條
立法院有議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國家其他重要事項之權。

※第73條
立法院委員在院內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院外不負責任。

====
◎朋友討論信件(部分節錄)

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這個大家最近應該常聽到,我就不錦上添花說明了。

不知道大家感想怎樣(我也還沒看,這一兩天要來看看)
不過我比較想觀察的是媒體現象還有台灣公益議題的發展。
商周最近常做類似的主題(從越南之子那主題開始發燒),
現在也滿多媒體(他本身、網路、blogger等等)注意的,鎂光燈有了,強力放送的管道跟平台也充足,也許主角會因為這樣的報導而生活有些改善(我是說"也許"),但是這種"特定受難者臉孔放大呈現",對於台灣的媒體亂象與公益服務、邊緣公民的(長期)社會照顧政策、民眾關注公領域議題的氣氛等等這些會有助益嗎?
先別談助益,有沒有可能這樣反而是更加深亂象?

我ㄧ直以來在想的是,"商業"周刊為什麼要做這種報導?
(當然用"公益"當"形象"來提升商業或企業形象,這也是一種後現代的行銷手法及論述,這是可以理解,但是這應該還不是問題的核心癥結)

還有他們做類似的報導是怎麼找題材、找田野的?怎麼收集、策略為何......

by 10

----

商週在兩年前就開始做「一個台灣兩個世界」這樣的專題,
平均一年會有兩到三次的報導,每次都會花相當大的篇幅做報導,
加上商週又屬於主流的媒體,很自然地容易引起大眾注意和造成話題性!
(他們選擇的議題方向也是重點啦!)

第一次的專題報導,我記得是有關「小如幫忙賣山藥,期待上學」的故事,
當時引起相當熱烈的迴響和資源的湧進,
但台大社工系的林萬億老師卻也憂心這樣的狀況,
所以寫了一大篇幅的文章提醒民眾要注意資源的「排擠效應」和「磁鐵效應」;
那時候還在唸社工系的我感受特別深刻,因為這樣關懷弱勢的議題竟登上了主流媒體,使得社會大眾對於這些需要幫助的人有了具體的了解和想像的畫面,
而我身邊的家人、朋友也透過媒體的報導,才對社會工作、社會福利有進一步的認識和肯定,這些效果使得社工界相當的「振奮」,歡喜看到長期的耕耘被關注了,也覺得在社會陰暗面的那群人能漸漸被看到,所以這也是許多社福團體極力想運用媒體、討好媒體跟媒體結合的主因吧!(相對的組織的民眾捐款也會有提升。)

但到現在因為媒體一直打著公益、正義的口號,為奪銷售率、收視率而誇大詮釋了新聞的報導,造成很多反效果,例如前幾期商週「湄公河畔」的故事,不免讓人質疑其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及其服務內容是否適合當地的文化;或是家暴、性侵案的報導,讓社工在面對媒體時,常陷入在說與不說之間的倫理爭議中,像在四年前北縣家暴中心顏姓女童的案子,因為中心主任謹守著服務的原則和案主的隱私權,不願透露給媒體之前的訪談紀錄,被媒體狠狠披上「專業霸權」這嚴厲的指責,因此也造成社工界相當大的爭論,關於「保密原則」這件事眾多學者吵成一團,為此之後社工界的研討會也多了一項「如何與媒體相處、互動」的新議題(參加過幾場這樣子的研討會,實在有趣!記者先生都會說,只要你們主動提供資訊我們就不會找麻煩,要尊重記者的專業和工作啊!但我心裡不斷地暗批:談專業,是要建立在彼此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吧!我們的工作就不是專業啊?.....)。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公益團體要運用媒體推廣議題也是如此,得非常謹慎小心,更重要的是要保護你的案主權益、隱私和尊嚴;我個人是認為適當的報導和策略對於目前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是有助益的!(讓政府、民眾能更認識社會福利的概念、以及關心公共議題、弱勢團體的開端)這期商週仔細閱讀後,發現報導不只針對個案的生活狀況,也帶了很多福利政策的討論、身心障礙的介紹和跨國的比較進去,我覺得做得算是用心了!不會讓人讀完只有對同情他們產生共鳴,也能得到很多相關知識。

by yuya

----

這個系列據說效果很好,也就是有話題、有零售、有影響、所以就一路成為他們的註冊商標.。當然同業間或是民間團體常會批評,過度消費了這些被報導的人物及事件,反倒扭曲了客觀事實。

我只能說,在議題操作與包裝上,他們的確是可敬且可怕的狠角色,非常清楚讀者買哪些帳。如何包裝最能突顯效果,打到讀者的心去拿起雜誌,或是幫忙帶起討論風潮 (就算是負面討論,也是帶起話題,對傳閱和議題曝光來說,都是成功的操作,這點不能否認)

據說他們有一個很強的經研室,到處蒐集和解讀資料,這需要砸錢喔!

by ihg

-------------------

媒體是兩面刃。

作為做事的人,除了倡議之外,我們也要資源,所以,某種程度上需要行銷募款。但媒體跟社工是兩種領域,一有權力,一個有專業。媒體可以不溫不火,用很多數據、學者的話來告訴你「台灣社會現況」,但這永遠比不上一個鏡頭(然後可以扯一堆旁觀他人的痛苦)、一篇煽動人心的報導有力量。原本就是不同的思維,不同的立場。

像慈濟就是那種行銷、媒體、志工、社福、醫療什麼都一手包的組織,所以他的爭議性更大。沒人監督,也沒人敢監督。

我覺得台灣這領域太新,加上台灣環境、國際地位有點畸型,所以很多問題也無解。大部分的組織都靠小額捐款來過日,排擠效應本來就存在。九二一時,捐贈的物資,大部分都變成垃圾也是事實,南亞海嘯的錢還在紅十字會跟外交部,都還沒出去也是事實。

最後變成大家都要自己想辦法、找媒體,這最有效,因為台灣民眾「很善良」。http://www.wretch.cc/blog/miewgila&article_id=2407618

不過咧~憑良心說,利用網路這種東西還是一種「知識經濟」的思考,知識份子的思維,接收者也是這群人,沒辦法像慈濟那樣有效果。



沒有留言:

最新發表

最新回應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