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7年2月16日

風神廟&開基玉皇宮

將近三百年歷史的【風神廟】

是全省唯一主祀風神之廟宇
是佑民一帆風順的神明
也是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更是重要的古蹟
位置於 台南市民權路三段143巷8號






乾隆初期 海岸線西延至南河港安瀾橋附近 稱「鎮渡頭」
乾隆四年 巡道鄂善倡建接官亭 並建風神廟於此 以利來去官吏渡海風順平安
自建接官亭後 接詔均在亭內 到任、離職回鄉之迎送都在此


乾隆四十二年 台灣知府蔣元樞認為渡頭為府城的出入門戶 應有壯偉之觀瞻
於是重建擴建官廳及風神廟堂、文武官舍、加建碼頭
並在碼頭邊建一座接官亭石坊 石坊兩旁建鐘鼓樓 以恭迎聖旨及來往官員
由此可見接官亭設計之完整 其氣勢之雄偉
因為 它是台灣府城的門戶 地位非常重要


接官亭 它已有近三百年歷史
是台南市僅存四座石坊中(泮宮石坊、蕭氏節孝坊、重道崇文坊、接官亭石坊)
最為雄壯的一座 規模之大 也是台灣地區之首

當年知府蔣元樞為壯大府城門面
特地從泉州訂做 建材為花崗石和青斗石構成
石坊正面橫額提蔣氏的楷書「鰲柱擎天」 背面提「鯤維永奠」


兩面橫額的下面 雕鑴四幅官吏送迎圖的石刻 再下面是雕刻雲龍的石樑 
石樑的兩旁都有麒麟的石刻 坊型造形優美雅觀

甲午戰爭之後 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接官之儀式就此終止
民國七年 日人實施市區改正
開闢今之民權路 將官廳後面的殿、屋、公館全部拆除
從此接官亭完整的規模 不復存在
民國八十一年 政府重視文化財產之保存維護
特予編列預算 整修現貌之風神廟、接官亭和鍾鼓樓

風神廟主祀風神爺 又稱風伯、風天王、風后 風后乃黃帝之相 
黃帝在尋覓風后時 做了一個夢「大風吹去天下之塵垢」
醒後嘆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 垢、去士、后在」

另有傳說 「風神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箕星 擁有興風的能力」
而箕星是好風 也就是能適時送風 造福萬物 對人類有幫助的神
因此 古代帝王無不虔誠祭拜
而道教的眾神明 皆為人間聖賢得道升天者 必須籍由天神之助 方能仙化
然風神乃主宰大自然之神 管理整個地球之象
所以祂是無分國際、地域之神

配祀 雷神、電母

雷神與電母乃為自然之神 也是天上星宿之一
雷神又稱「雷公」 為打擊犯罪、懲奸罰惡之神
百姓多敬畏祂 而心存善念 對社會風俗、治安 有正面之幫助
而雷公嫉惡如仇 性情暴燥 因此不小心發雷打死孝順的寡婦
玉皇上帝查明此事 為補償寡婦 
乃封寡婦為「電母」 賜配雷公為妻
每逢雷公打雷之前 電母就發出一道閃電
照明是非善惡 後免冤情在發生

資料來源:
圖文閱讀 微古草堂----生活、藝術


七寺八廟,為清朝臺灣臺南府(約今臺南市中西區)十五間寺廟的稱呼:

* 七寺
o 開元寺
o 法華寺
o 竹溪寺
o 彌陀寺
o 龍山寺
o 重慶寺
o 黃檗寺
* 八廟
o 府城隍廟
o 武廟
o 大天后宮
o 水仙宮
o 藥王廟
o 東嶽廟
o 風神廟
o 龍王廟

但還有更完整的版本: 一宮:萬壽宮 二學:府文廟、縣文廟。 三殿:東嶽殿、北極殿、普濟殿。 四庵:白龍庵、廣慈庵、萬福庵、西來庵。五府:鎮署(御史署)、道署、府署、同知署、縣署。 六部:五馬朝江一回頭 五馬:小媽祖廟、廣安宮、小關帝廟、水仙宮、開山宮。一回頭:藥王廟。七寺:開元寺、法華寺、竹溪寺、彌陀寺、黃蘗寺、龍山寺、重慶寺。 八廟:大媽祖廟、大武廟、府城隍廟、縣城隍廟、風神廟、龍王廟、大人廟、馬王廟。九堂:大觀音亭、慈蔭亭、大士殿、德化堂、慎德堂、西竹堂(西德堂)、西華堂、報恩堂、擇賢堂。或德善堂、慎齋堂、崇德堂,代替三觀音亭十境:小南天、七娘境、元會境、仁厚境、太平境、雙興境、神安境、景福境、鎮轅境、福隆境。

但亦有學者認為「七寺八廟」係「奇寺百廟」之音訛,而十五廟之說為後人附會。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開基玉皇宮

鎮北坊尖山頂玉皇宮,建於明鄭之時,原祀玉皇四太子稱玉皇太子廟,迨康熙27年(1688)由於廟宇漸頹,總鎮揚文魁重修,嘉慶5年因地震崩塌,信徒集資重建,並塑玉皇上帝、三公主娘及四殿下神像祀之,而改稱玉皇宮,光緒13年間曾遇強風烈雨而損壞,由信眾發起集資重修,並加建廟室一座,本次重修為清領台時最後一次重建。
日據時大正3年由境眾捐資在行修葺,昭和9年再次大規模重建,民國34年盟機轟炸本市時玉皇宮毀於兵火,35年台灣降復後由當時管理人發起信眾重建,時以磚造宮室宇屋,今玉皇宮廟貌為二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築為民國83年重建完工之新廟貌。

 記者羅玉如/南市報導
 天壇的「一」字匾是府城三大名匾之一,但很少人知道,同樣主祀玉皇上帝的開基玉皇宮,也有一面「一」字匾。廟方表示,民國八十三年太歲殿增建完工,視開基玉皇宮為祖廟的玉皇玉聖宮,特贈「一」字匾慶賀,除「人算不如天算」的寓意外,也表示對玉皇上帝的尊崇。
 台南市開基玉皇宮的創建年代可追溯至明鄭時代,迄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目前的主祀神為玉皇上帝,但早期曾尊「玉皇四太子」為主神。
 廟方指出,相傳明朝末年有漳泉人士渡海來台發展,出發前到家鄉廟宇迎請玉皇上帝、玉皇三公主娘香火、玉皇四太子木雕神像一尊,祈求一路平安,抵台後在尖山(今開基玉皇宮廟址)一帶定居,並建一天壇供奉香火及神像。因玉皇四太子神威顯赫,明永曆二十四年地方集資興建了玉皇太子宮,尊玉皇四太子為主神。清嘉慶五年,尖山一帶地震,因廟宇年久失修,信眾募款重建,且聘福州匠師雕塑玉皇上帝、玉皇四太子、玉皇三公主娘等三尊大型軟身神像,從此尊奉玉皇上帝為主神,廟號定名為「開基玉皇宮」。
 兩百多年來,開基玉皇宮香火鼎盛,農曆春節期間適逢玉皇上帝聖誕,香客大批湧入,盛況空前,是府城地區的知名廟宇之一。
 眾多文物中,信眾對西側太歲殿前的「一」字匾最感興趣,因為同樣主祀玉皇上帝的天壇,擁有一方被列為府城三大名匾之一的「一」字匾,且聲名遠播。
 對此開基玉皇宮表示,民國八十二年,廟方購置西側土地增建太歲殿,八十三年完工安座,同年十月啟建甲戌年慶成祈安正五朝清醮大典,交陪境玉皇玉聖宮分靈玉皇四太子奉祀,視開基玉皇宮為祖廟,共襄盛舉的同時,特贈「一」字匾紀念。


 
2005/10/17 17:07


沒有留言:

最新發表

最新回應

Loading...